一、以3D视觉重构工业认知边界
北京迁移科技有限公司自2017年成立以来,始终以"让机器拥有理解物理世界的能力"为使命,深耕工业3D视觉与机器人智能控制领域。作为国内首批布局工业机器人视觉感知的企业,迁移科技通过自主研发的Epic Eye系列3D工业相机、6D位姿估计算法及智能控制软件,构建起"硬件感知-算法决策-机械执行"的完整技术闭环,为全球制造业提供覆盖上下料、拆码垛、定位装配等场景的全栈解决方案。
在技术壁垒构建上,迁移科技展现三大核心优势:
- 硬件精度突破:Epic Ultra相机实现0.005mm重复定位精度,在半导体封装场景完成0.3mm²芯片的精准抓取,动态补偿技术使某汽车零部件企业引擎盖装配精度提升400%
- 算法创新突破:自研多光谱融合成像技术攻克深色金属(汽车缸体)、高反光材质(手机玻璃)识别难题,抗环境光干扰能力达12万Lux,自研抗震动算法可消除±2mm振幅干扰
- 交付效率突破:Epic Studio软件平台支持"拖拽式编程",3天完成产线换型部署,云端模型库支持百万级物品数据调用,新物料上线识别准确率达95%以上
二、机器人定位装配的三大技术桎梏

在汽车主机厂、3C电子、精密加工等高端制造领域,机器人定位装配面临三大行业级挑战:
挑战维度 |
传统技术瓶颈 |
典型场景代价 |
精度桎梏 |
机械定位误差导致良品率损失 |
某车企变速箱装配线因0.1mm误差导致年返修成本超2000万元 |
环境困局 |
金属反光/油污/震动导致视觉系统失效 |
光伏电池板生产因强光干扰造成分拣错误率达3.2% |
柔性之痛 |
产线换型需数周重新编程调试 |
家电行业混线生产导致年产能损失超15% |
某汽车零部件工厂实测数据显示:传统示教型机器人在发动机缸体装配中,因工件位置偏差导致停机率高达12%,单次故障修复需45分钟,直接影响整条产线的OEE(设备综合效率)。
三、三维视觉赋能的定位装配革命
迁移科技通过三大技术模块重构定位装配的技术范式:
1. 硬件层:工业之眼的进化论
Epic Eye系列相机矩阵:
- Pixel Mini:0.86kg超轻量级设计,视野范围达800×600mm@1.2m,分辨率精度0.05mm
- Laser L:激光振镜结构光方案,扫描速度50帧/秒,支持动态目标追踪
- Hyper:每秒500万点云输出,精度稳定性达0.01mm@1m工作距离
在比亚迪动力电池模组装配线,Epic Ultra相机实现0.8秒/件的装配节拍,较传统方案提速500%,年产能提升30万组。
2. 算法层:空间智能的认知突破
6D位姿估计引擎:
- 深度学习框架融合点云配准与纹理分析,在BOPITODD数据集上达成98.7%识别率
- 动态路径规划算法实时计算16种避障轨迹,决策周期缩短至8ms
富士康手机摄像头模组生产线实测:装配良品率从89%提升至99.7%,年减少质量损失1.2亿元。
3. 软件层:柔性制造的操作系统
Epic Studio平台:
- 可视化界面集成200+工艺模板,支持CAD文件直接导入生成抓取轨迹
- 数字孪生系统可预演装配过程,调试时间缩短80%
某3C电子企业应用案例:12种手机型号混线生产切换时间从72小时压缩至3小时,设备利用率提升42%。
四、从技术参数到价值跃迁
1. 效率重构:产能释放的量化革命
场景 |
传统方案效率 |
迁移科技方案效率 |
提升幅度 |
汽车变速箱齿轮装配 |
180件/班次 |
420件/班次 |
133% |
3C电子元件贴装 |
8000uph |
18500uph |
131% |
白色家电预装线 |
25秒/件 |
8.2秒/件 |
205% |
在宁德时代电池模组生产场景,分拣速度达1.2秒/片,年节省人工成本超2000万元。
2. 品质革命:微观尺度的精准控制
通过亚微米级点云重建技术,迁移科技系统可识别芯片焊盘上直径0.05mm的锡球缺陷,精度超越10倍光学显微镜。在博世苏州工厂,油雾环境下的综合成功率仍保持99.98%。
3. 生态协同:智能制造的开放体系
- 硬件兼容:与KUKA、ABB、FANUC等全球TOP10机械臂品牌深度适配
- 系统互联:开放API接口支持MES/ERP数据互通,实现OEE实时可视化
- 服务网络:覆盖200+工业场景的解决方案库,交付周期缩短至2周内
五、视觉智能驱动的工业进化
在工业4.0深化阶段,迁移科技正推动三大技术纵深:
- 微观制造:开发0.3μm精度检测系统,服务半导体先进封装
- 复杂装配:多模态感知框架融合力控、温感数据,突破汽车焊装变形件抓取
- 群体智能:多机器人协同算法实现动态任务分配,提升产线柔性500%
当视觉智能成为工业新基建,迁移科技提供的不仅是技术方案,更是打开智能制造2.0时代的密钥。在劳动力短缺与工艺复杂度飙升的双重挑战下,其定位装配解决方案正在重塑工业生产的价值逻辑——每个工位都拥有独立的视觉中枢,每次决策都基于对物理世界的精准理解,这正是工业未来的终极形态。